首页 > 资讯 >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应言传身教多给予陪伴_世界今日讯

从小养成不给看手机就不吃饭闹情绪毛病

周末连续几个小时刷短视频根本停不下来


(相关资料图)

孩子沉迷手机 家长应言传身教多给予陪伴

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手机刷视频。记者 宋延康 摄

互联网时代,网络内容渗透现实生活成为未成年人成长需要面临的问题——孩子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视力下降、网络依赖与受到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于是,有的家长开始采取限定使用时间、使用时长、盯梢,甚至断网等方法解决,有的家长则对孩子使用手机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有专家认为,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化工作,网络时代已难以阻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家庭要承担起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同时,父母的网络行为对孩子应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未成年人最喜欢用手机上网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近半年内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终端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

7岁的小宏(化名)已有了3年使用手机的习惯。小宏的妈妈黄女士谈及这件事时有些自责。她介绍,小宏升入小学阶段后她才发现,之前用“看手机”的办法哄年幼的小宏吃饭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给看手机就不吃饭,还闹情绪。父母本着不打骂孩子的态度,好言劝说,但对于闹情绪的小宏而言效果几乎为零。无奈之下,黄女士和丈夫商量,给孩子报了午托和晚托,想让孩子在集体生活氛围中远离手机。但效果甚微,小宏在托班里拒绝吃饭和与人沟通交流,闹起情绪时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秩序。托班老师只能和黄女士反馈,并劝小宏离开托班。黄女士坦言,没想到当初一个“有效的办法”却给孩子埋下这么深的不利影响。

家长洪女士有一个读四年级的女儿小燕(化名),从一年级开始,洪女士就和小燕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有1小时休息时间。小燕提出要自己规划这1个小时。起初,小燕喜欢做手工和画画等动手项目,但逐渐地,她开始翻出家里的旧手机看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她已开始浏览各类小视频。当洪女士想干预时,小燕却搬出当初母女之间的约定,让妈妈要说话算数。

“我是直接断网。”对待孩子频繁地长时间使用手机,张先生很无奈。他表示,儿子小涔(化名)今年读六年级,最开始是为了方便他查阅学习资料,答应他使用手机。不料,后来他发现小涔以查资料为幌子偷瞄小视频,甚至周末时连续好几个小时看小视频,完全沉迷其中停不下来,“像着魔似的”。张先生言语劝说无果之下,只能断网。

近日,南宁晚报新闻客户端南宁宝上发起的家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孩子平均每天玩手机1小时以下的占51%,1至2小时的占20%,2小时以上的占18%,从来不玩手机的仅占9%。

频繁过度使用手机危害颇多

孩子使用手机已是普遍现象。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看视频占42%,玩游戏占28%,查资料、学习占22%,通话、聊天占6%。蓝皮书报告显示,使用短视频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超过六成。

在幼儿园任教多年的方老师认为,低幼年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情况不在少数。她任职的幼儿园每年都安排幼儿体检,视力问题较为突出。幼儿园出于关爱,常常与家长口头提醒要注意孩子的视力问题,但尽管如此,每年还是不断有幼儿加入视力低下的名单中。她分析,幼儿阶段,孩子自控能力较弱,极大依赖家长引导帮助,一些家长或是工作忙,或是疲于照顾,或是希望以此吸引孩子注意力,导致孩子过早视力低下。

沉迷使用手机,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用眼过度带来的视力低下等问题,网络世界五花八门,给孩子带来了各种新奇体验,大数据时代下,各平台还会根据孩子的喜好不断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让孩子增加了对手机的依赖。一旦失去把控,滥俗恶的信息就会影响到孩子,再以看视频的孩子为中心,影响更多的孩子。

市民王先生表示,他8岁的儿子小亮(化名)就曾提起,课间时同学们都在讨论哪个哪个网上的流行梗,而小亮因为没有看过没办法参与讨论,这让他感到失落。

家长应帮助孩子提升网络素养

面对孩子成长中不可回避的电子产品,尤其是面对手机这样集看信息、社交、通信、娱乐于一体的设备,家长该怎么办?

广西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妇幼保健协会妇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华表示,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使用手机是当前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探索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有研究表明,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他们的认知、大脑发育、社会社交和情绪等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

尽管沉迷手机对孩子有害,但让孩子完全远离网络世界并不现实。张华认为,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世界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化工作。一方面,网络法制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网络治理可以有效净化网络空间。另一方面,家长应承担起提升孩子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通俗地说就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使用手机的利弊。比如,和孩子约定使用手机的时间,结合孩子使用手机前后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社会交往等情况,和孩子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同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现手机可以做一些促进自身向上的事情。比如,利用手机当录音笔读背学习英语、了解科普知识、查询需要知识等,转移孩子的兴趣方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学会有耐心地引导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上兴趣班,参加研学活动等,让孩子在体验中享受快乐,扩大兴趣,增加社会社交能力,有利于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父母比较忙碌的家庭,家长使用手机的行为更应该注意,要起到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切不可在孩子面前频繁自顾自地玩手机,从而忽略了陪伴孩子。在实际案例中,不少孩子因各种情况,缺少家庭关爱和陪伴,产生对手机的依赖。父母应好好反思,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积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找到比玩手机更有价值的事情,引导孩子走出沉迷手机困境。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彭媛媛)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