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赵遗址 郑报全媒体记者 唐强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 刘地
(资料图片)
郑州高新区沟赵乡赵村,顺着陇海铁路南侧发展,形成东西狭长的村落,当地百姓习惯性地把村子分为西赵、东赵。
很长的时间里,赵村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落,但是在考古界人士眼里,赵村非比寻常,藏着通向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密码。村落的东南有处古遗址,位于檀山东北的台地上,东距须水河约两公里。
寻觅夏的踪迹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历史文化的探索,始终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里最重要的一环。夏朝时期,文字发展还不成熟,有关事件的记录较少。为了寻觅夏的踪迹,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一系列考古研究课题,也因此发现了东赵遗址的重要性。
来看一看东赵遗址的“邻居”们:向东有郑州商城遗址,向北有大师姑古城遗址,东北有小双桥遗址,往西还有荥阳关帝庙商代晚期遗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形成自身特点的重要历史时期,东赵遗址正处于夏商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
为探讨“中原腹心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重大学术课题,从2012年开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考古队,持续对东赵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工作。
考古工作取得极大的成果,东赵遗址分布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确认了东赵遗址有龙山至东周完整连续的文化遗存。涵盖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期、二里头、早商二里岗、西周、东周六个时期,序列完整,跨度长达2000余年,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领略夏商周精彩画卷
考古工地的一个个探方,仿佛是穿越时空之旅的隧道,带领我们去领略郑州夏商周时期的精彩画卷——
3900年前,水清如镜的须水河从聚落东南缓缓流过,当时这里是夏人的地盘。不知什么原因,骁勇善战的夷人首领羿举兵反夏,赶走国王太康,在河边不远的开阔地带大兴土木、修建城池。
3700年前,战胜东夷人的夏人在偃师二里头兴建了新的都城,为了防范来自东方的威胁,夏人在此再次修筑了城墙。
3600年前,这里又变成了商代人的据点,他们利用了前代的城池。他们修建的回字形宫殿依地势而建,十分的巍峨。
商周时期,文明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农人在田间劳作,他们播种粟、黍、稻、麦、豆,五谷丰登。到了饭晌的时候,妇女把小米加水放在陶罐里,在周围点火加热进行蒸煮。男人在附近的草地和林地中,猎捕野兔、野猪、梅花鹿。城里作坊内的匠人用榔头、石镰把骨料或锯,或削,或劈,或磨,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更高级的工匠则用铜水铸成精致的祭器、锋利的武器还有精美的乐器。贵族日常生活十分精致讲究,他们最爱用色彩艳丽的绿松石做成耳环、项链打扮自己,或是镶嵌在玉器、漆器和铜器上。他们非常重视占卜,甚至到了无事不卜的地步,卜师用火灼烤龟甲发出噼啪之声,以此接收神传达的旨意。
2400年前,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日益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断蚕食土地、人口,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大国兼并小国,战争连绵不断,这里曾经矗立的繁华东周城池从鼎盛日益走向萧条,渐行渐远……
三座“嵌套”古城引起轰动
东赵遗址发现的“套娃”曾经引起很大的轰动。所谓的“套娃”是指在东赵遗址发现了嵌套在一起的大中小三座城址,三座古城在空间上嵌套,在时间轴上交叠,组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东赵遗址。
遗址的东北部发现一座新砦期(夏代早期后羿代夏时期)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2.2万平方米。东赵遗址的这座城址是继郑州新密新砦遗址后,发现的第二座新砦期城址,也是嵩山以北区域第一座新砦城址,这是东赵遗址的“小城”。
“中城”是一座二里头时期的城址,面积为9万平方米,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城址(夏代晚期)中面积最大的。“大城”初步判定是东周时期的,面积将近100万平方米。
这大、中、小三座古城延续时间长,年代序列相对完整,为进一步厘清夏商周时期的时空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除了三座城,考古队在遗址中还清理出城墙、城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祭祀坑区、灰坑、窖穴、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非常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夏、商、周时期的精美遗物,为研究新砦期、二里头、二里岗以及东周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东赵遗址将不同时期的三座城址与郑州地区之前发现的王城岗、新砦、古城寨、商亳都、敖都等其他夏商时期的重要遗址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孕育和繁盛了早期华夏文明。同时也表明郑州在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东赵遗址成功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数千年过去,脚下这片土地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看着眼前标记着号码、被妥善保护起来的建筑遗址,仿佛能够穿透千年层层的历史,看到故事中耳熟能详的人物。
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根基与动力。郑州东赵夏商城址考古遗址公园正在规划当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我们近距离体验夏商周文明的窗口。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