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8.8元做面部清洁 稀里糊涂背上7600元贷款
在市场监管部门调解下,双方经过协商取消贷款;呼吁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远离不良“校园贷”
冲着某团购平台上18.8元的低价面部清洁体验券去护肤门店消费,结果办理了高价套餐,稀里糊涂背上了数千元贷款,还产生了担保服务费、技术服务费等费用。这是怎么回事?
(相关资料图)
近日,两名大学女生小梁、小李分别向南宁晚报反映了自己遇到的烦心事。最终,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调解下,双方经过协商,商家为小梁和小李取消了贷款,小梁和小李则向商家补偿1000元已消费项目的差价。
学生“被贷款”
大学生团购18.8元体验券 商家另外推荐高价套餐
大四学生小梁告诉记者,近日,她在某电商平台上,团购了一张某面部皮肤护理店推出的18.8元面部清洁体验券。当她来到位于明秀东路这家护理店消费时,店员告知,经过检测,她的脸部皮肤情况不适合使用这张体验券。随后,店员推荐她办理相关面部清洁套餐,1980元可做6次。小梁认为价格有些贵,对方将价格降至890元,还表示这次洗脸项目相当于赠送。
小梁第二次到店里消费时,店员又向她推销办卡,年卡7800元,半年卡4800元。因价格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小梁拒绝了。
4月15日,小梁第三次到店里消费。在洗完脸后,店员称当天有技术顾问过来,可以帮小梁检测皮肤。对方从小梁的鼻子部位提取油脂拿去做检测,随后回复称小梁的脸部有很多正在活动的螨虫。
小梁听后很担心。小梁说,当时店里的人称,看她是学生,给了个优惠价7600元(套餐包含半年毛囊清洁加10次除螨),而且公司内部正面向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可以先用后付。每个月支付505.82元,这对于处于实习阶段的小梁来说,在自己承受范围内。随后,小梁填写了相关个人信息,并提供了身份证。店员拿起小梁放置在桌上的手机,一番操作后,该套餐购买成功。
购买护肤套餐变成“贷款”想取消贷款却遇到难题
当晚回到家,小梁突然看到手机微信上“悦己管家”公众号有一个借款合同,借款7600元,年化利率9%,分18期还款,本金加利息一共9104.76元,其中还显示担保以及技术服务费共951.84元。自己怎么会办理了贷款?小梁连忙在微信上询问店员。对方回复称,他们是正规公司,不用担心,贷款没有额外手续费。
小梁认为,对方不应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引导学生贷款,这属于霸王条款。第二天,小梁在朋友陪同下来到店里要求取消贷款。商家表示,小梁已经是成年人,并且已经签字,不能退掉7600元套餐。一番协商后,商家回复,因公司需要走流程,三天后给小梁回复。随后,小梁向12315热线反映了情况。
无独有偶,大二女生小李近日也遇到了和小梁几乎一模一样的消费纠纷,涉及商家是同品牌皮肤护理店的大学东路店。小李告诉记者,当时商家在知道她是大学生后称,他们可以帮她向公司申请优惠,小李只需要按月支付护肤费用。“对方没有说是贷款分期,后来我才发现有7000元贷款,分18期,每月还款465.89元,另外有担保费、技术服务费一共876.78元。”经过协商后,商家也是表示走公司流程,3天后回复。对此,小李也向12315热线反映了情况。
小梁(左图)和小李的贷款订单(当事人供图)
相关部门调解双方协商 大学生退掉贷款补千元差价
4月19日下午,在兴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秀和市场监督管理所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小梁和商家进行了协商。小梁的诉求是退掉贷款以及第一次进店消费时办卡的费用。
商家负责人孙女士表示,办套餐时,小梁针对店里提出的方案是知情的,还在办理贷款前回家拿来了身份证。对此,小梁说,自己知道套餐的费用以及包含的项目内容,但是对于贷款是不知情的。店员告诉她说公司针对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她以为“每次交505元费用是这次用、下次给钱”。
在调解过程中,孙女士说,890元体验卡是优惠价,包含有6次面部清洁(另外赠送1次),合同约定不退不换。小梁要求退款,需按照原价298元/次计算,小梁消费2次(取消赠送的一次),即退款294元。在办理7600元贷款过程中,店里属于第三方,为小梁作担保贷了款,钱是按月返还给店里。
经过工作人员调解,孙女士同意帮助小梁取消7600元贷款。她表示,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钱,但已经为小梁提供了一次面部清洁、除螨服务,而且打开的护肤产品及赠送的一次光疗也需要成本。7600元套餐是优惠价,因小梁个人原因要退钱,所以要按照原价计算。也就是说,扣除店里退的294元,小梁还要另外补上1000元已消费项目的差价。
最终,小梁同意了该协商方案。昨日下午,小梁告诉记者,贷款已经显示结清字样。而小李经过与商家协商后,也取消了贷款,同样需要向商家补1000元已消费项目差价。
加强监管
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校园贷”投诉多为医美等
像小梁和小李这样“被办理”互联网贷款的大学 生并不少见,有的大学生则是主动办理互联网贷款。
据了解,对于在校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业务,我国有明确监管规定。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规定,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此后,大部分小贷机构以及一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都不再开展“校园贷”业务。然而,仍有一些机构由于身份审核不严格,仅让借贷者提供“非学生身份承诺函”等资料,导致一些大学生成功借到款。还有少数机构将原来的“校园贷”包装成“培训贷”“美容贷”等形式,使原来的“校园贷”以更隐蔽的方式推出。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引诱大学生办理“刷单贷”“套路贷”等,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今年以来仍有不少关于“校园贷”的投诉。根据投诉信息,这些“校园贷”投诉的借贷时间多发生在2016年—2017年,但也有近两年来的借贷业务,主要涉及教育培训、医美等领域。
消费警示
不良“校园贷”存在诸多隐患 大学生要理性考虑超前消费
今年3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消费警示,呼吁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远离不良“校园贷”。
“校园贷”曾因效率高、办理方便等,吸引了众多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办理贷款。但“校园贷”风靡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严重隐患。例如,“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隐瞒实际资费标准、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学生办理贷款后,背负沉重的还款负担,一旦逾期还可能面临暴力催收、父母被骚扰等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以及“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12315热线工作人员提醒,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要理性考虑超前消费,审慎选择贷款机构,避免陷入不良“校园贷”陷阱。确需借款的,要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建议商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履行告知义务,让消费者充分享有知情权,才能避免承担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广西华胜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仕通建议,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消费纠纷,除了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请求调解,也可以向当地银保监局反映情况。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韦薇)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韦薇)
相关阅读
拼多多“农云行动”推动线下商家集体入拼,助力广西番薯“拼上云端” 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解析 这些问题需关注 连续第二年实施免息——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哪些政策值得关注 今年预计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23.25亿元(权威发布) 【央视网】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壮族文化进校园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