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四川在线记者 张斌
“水有点多了,俗话说‘干长根,湿长苗’,苗长了不利于机插,得排出一部分水。”4月17日,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灵观音村,站在山腰一小片育秧田里,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尹怀中正对种植大户盛学全进行技术指导。
原来,基地的水稻正处于秧田管理期,担心稻芽怕冷,盛学全采取了淹水保温法。“农技人员每周都来,纠正得很及时。”盛学全揭开薄膜,一指多高的水稻苗展露出嫩叶,部分已经有了拔节生长的势头。
灵观音村是嘉陵江左岸的一级干流酉溪河的源头村之一,也是知名农产品品牌——黄溪贡米的核心产区。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节点。站在灵观音村视野开阔处放眼望去:这里山环水抱,处处茂林修竹,山腰上的一片片水田已经整理妥当。再过几天,就到了黄溪贡米的插秧季。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因地制宜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植,黄溪贡米这个老品牌蹚出了一条新路。
老品牌
售价能达到普通大米的5倍左右,但曾经面临“谁来种”的难题
“溪黄泥褐谷品稀,稻田千年变不清,黄溪自古产贡米,唯有皇家独享用。”这是记者采访时,在当地听到的一支流传广泛的歌谣。
相传在清代,地方官吏敬献黄溪大米给乾隆,乾隆食后,顿感其他“贡米”逊色三分,当即将其定为朝廷贡米。久而久之,当地群众便将黄溪大米称作黄溪贡米。
在尹怀中眼里,黄溪贡米让其他“贡米”逊色三分的秘密,就藏在产地独特的环境里。“这边土壤富含硒、铁等微量元素,水田常年呈乳白色,加之海拔较高、气温偏低,水稻早栽晚熟,生长周期长,因此米质是口感更香甜,更有弹性。”据了解,当前黄溪贡米每斤的市价能达到普通大米的5倍左右。
村民捧出黄溪贡米。刘维 摄
“前几年其实并不理想,辛苦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灵观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应福坦言,在没有引进业主之前,黄溪贡米遇到至少以下几点困难——
人多地少。灵观音村地处海拔600米的白岩山片区,3000多亩土地均是受保护的林地。全村总人口接近2500人,可耕地面积2000多亩,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还不到1亩。
商品化低。村民生产的黄溪贡米多留为自家口粮或者分赠亲友。即使有零星出售,也因缺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卖不上价。
一度,随着灵观音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黄溪贡米“谁来种”成了头号难题。“村里的常住村民不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老弱病残为主,好些地都撂荒了。”李应福说。
新思路
种植大户撬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出路何在?东观镇决定将引进种植大户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020年底,南充盛世山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盛学全作为种植大户被引进到东观镇。当年,盛学全就在东观镇灵观音村等村流转水田13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种植发展黄溪贡米。
初次种植盛学全便尝到了甜头。他表示,由于黄溪贡米声名在外,“往往还不等上市,就已经订购一空。”
为了进一步突出品质,以及与其他大米的差异,去年盛学全优化种植思路,将流转水田进行细致划分:以灵观音村为核心种植区,种植300多亩;以东观镇响水滩村等村为示范种植区,种植3000多亩。“核心区1斤贡米最高可以卖到近20元,总产值接近500万元。”盛学全说。
今年3月,盛学全再次通过道路拓宽、土地调形,对灵观音村100多亩撂荒地进行适粮化改造。在原有流转地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亩的种植面积。
为了防止山顶极端天气影响育秧质量,近期,盛学全还将绝大部分秧苗搬到了临近的育秧基地,进行智能化工厂育秧。“不仅提升了发芽率,育秧时间也由40天缩短至25天,更加高效。”
东观镇镇长朱磊介绍,种植大户对流转的水稻田统一改造、统一供种、统一防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不仅土地撂荒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综合效益也上去了。”
感受最深刻的要数灵观音村群众。“土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比自家种地划算得多。”东观镇灵观音村村民王权说。
强保障
农技专家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
采访当天,盛学全手头一直攥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高坪区农业农村局驻村队员刚发的有机稻米生产指导手册。
为方便在核心区开展科研指导,南充市高坪区还派出4名农业技术口干部长驻灵观音村。同时,高坪区农业农村局还派出4名干部在几个示范种植区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
“核心区一定要用有机肥,保障品质。”拿到小册子,几名农技干部还反复叮嘱盛学全。为保证黄溪贡米品质,日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盛学全进一步优化了沼液、菜枯等有机肥育苗技术,“就等着下田插秧,到时候全部能派上用场。”
山明水秀的酉溪河。刘维 摄
虽说地处酉溪河源头,但是黄溪贡米最佳的生长环境,却在海拔近600米的浅丘顶部,水源补给自然成了制约农业生产的“老大难”。“去年,受持续性高温极端天气影响,黄溪贡米不同程度减产。”盛学全说。
未雨绸缪。今年4月初,灵观音村的27口堰塘已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一一得到了修缮。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北京一家有机生活馆打来电话,与盛学全确定了3万斤黄溪贡米采购的订单。“后期,从选种育秧到田间管理再到包装销售,我们都将全程指导。”高坪区农业农村局驻灵观音村驻村队长秦少笠作出承诺。
记者手记
主动作为求突破
好资源却有诸多限制,灵观音村颇具代表性。独特的生长环境既带来贡米独特的口感,也带来长期受干旱影响的困扰;植被茂盛既给了贡米最佳的生长环境,也使得拓展耕地资源受限。
俗话讲“观念不变,原地打转”。在灵观音村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要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东观镇党委政府将引进业主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产要素组织产生新质变,逐步破解了黄溪贡米没人种、卖不上价的难题。
新想法还在涌现。采访当天,业主和当地干部提及未来要实现农旅联合打造的畅想,可是苦于没有大项目支撑,资金短缺。“等不起、慢不得,必须迎难而上做。”东观镇镇长朱磊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思想上有大突破、大转变,在行动上也要先一步、快一拍。当前,当地干部与灵观音村驻村技术人员正携手开展调研,寻找对接立项契机。
同时,基础设施也在同步改善。当前,川东北旱区的“解渴工程”——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东观镇段正进入建设高峰期。未来,灵观音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将更完善,黄溪贡米的发展路子定将越走越宽。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