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一碗牛肉面“立法” 地方名片规范化升级
兰州牛肉拉面也要有专门法规了,以后每碗都是一个味。3月27日,#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话题登上热搜,《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已经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正如公告所言,兰州牛肉拉面遍布国内外市场,但在多个环节仍缺乏专门法规,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的确,近年来品质参差不齐、地方名吃与地方无关、商标乱象等事件层出不穷,亟待通过相关标准、法规等进行规范,从而改变目前小、散、弱的状态,促进行业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拉面“立法”上热搜
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3月27日,#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话题登上热搜,关于兰州牛肉拉面是否需要立法也成为了消费者讨论的热点。根据甘肃人大网显示,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布的51件项目中,调研项目中赫然写着“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 (制定)”。
根据甘肃政协发布,由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关于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推进立法调研、论证、起草等工作。也就是说,兰州牛肉拉面产业的发展将会由相关法规进行引导。
专门为兰州牛肉拉面制定相关法规与当前其存在发展“短板”有一定联系。根据上述平台介绍,目前甘肃省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牛肉拉面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服务质量都缺乏法治保障,亟待通过制定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的专门法规,保障和推动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面馆超过50万家,年销售额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
发展地方文化名片
随着#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话题引发热议,消费端也开始发表关于吃兰州牛肉拉面的感受。有网友建议给每碗牛肉面肉的数量制定标准,并吐槽“据我所知全国的兰州拉面一年用不了一头牛”“今天的emo心情从一碗20块10片薄牛肉的拉面开始”“兰州拉面你的红烧牛肉真的很薄,开了十年店一头牛只少了四两肉”,还有消费者抱怨“每家店味道不一样,不知道哪家就踩雷了”。虽然调侃有夸大之意,其背后却折射出了其品牌规范化、标准化存有一定漏洞。
的确,规范化对于行业的发展格外重要,尤其是带有特色的地方“名片”产品。此前的“肉夹馍”“胡辣汤”事件就引发了许多争议。2021年底,多家商户因为在店里使用了“潼关肉夹馍”的字样,被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要求数万元的赔偿。无独有偶,多家逍遥镇胡辣汤商户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事实上,为不断规范行业,多方都曾出台过行业规范标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前几年,相关协会曾发布《兰州牛肉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兰州牛肉拉面经营规范标准》,规定了兰州牛肉拉面的店面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等要求。除了兰州牛肉拉面之外,扬州炒饭、螺蛳粉、鸭血粉丝汤等品类都曾发布过相关标准。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表示,兰州牛肉拉面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出台相关法规有助于行业规范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还可以促进行业发展,形成更好的文化名片。目前看来,兰州牛肉拉面经营较为分散,以小门店为主,实力强的头部连锁企业较少,且标准化程度不高,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提升,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因此还需利用法规进行引导。
加强行业引导和品牌培育
关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名吃,虽然当前餐饮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但不少品类或者品牌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行业的长久发展还需多方持续努力。
一位餐饮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实这类带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或者产品是自身带有流量属性的,并且很容易规模化,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使其发展的状态参差不齐。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个别门店操作不当所产生的负面事件很容易对整个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多方的力量将地方特色饮食进行规范化经营,从而带动行业发展。
科转育成智慧农业平台联合创始人张晓兵表示,《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说明政府层面高度关注兰州牛肉拉面产业的发展。这一做法能够推动产业的规范化运作、产业化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传播等,以此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张晓兵看来,包括兰州牛肉拉面在内的不少带有地方“名片”特色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商家乱收费、不正宗、卫生环境差等问题,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亟须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对此,还需政府层面加强引导和培育,并加强监管,注重打造品牌。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经营管理行为规范和食品品质控制,在加大研发创新的同时,从售卖方式、售后服务、品牌塑造等多方面做功课,并不断完善标准化、供应链建设以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以此推动整个行业发展。(记者 张天元)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