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2022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发布 中国4座城市入围前十
中新网上海12月30日电 (李秋莹)12月30日,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纽约、伦敦、上海继续牢牢占据第一梯队,中国共有4座城市入围前十。指数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起到了优化要素配置、辐射区域经济、提升市场活力的作用,未来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发展趋势将推动国际合作,实现更多领域互联互通。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首发于2010年,旨在客观、科学、全面评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一定时期内国际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最新一期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分别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北京、巴黎、深圳和法兰克福。与上期相比,东京超越新加坡排名升至第五,其余保持不变。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与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前十位城市中,亚洲地区占6席,欧洲地区占3席,美洲地区占1席,亚洲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日益凸显。总体看,本期排名基本保持稳定,45个样本城市中有27个保持原有位次,15个变动较为稳定(位差绝对值等于1或2),波动性较往年有明显下降。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金融中心城市成长更是跑出加速度,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分列3、4、7、9位。其中,上海已连续三年跻身前三,形成“纽伦沪”三足鼎立的格局;北京于2014年首次入围前十,并已连续三年位列第七,持续保持进步势头;深圳于2020年首次入围并位列第九,成为新晋的金融中心城市。
从细分指标看,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城市克服了疫情等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发展势头迅猛。衡量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持续动力的“成长发展”子指数显示,上海继续蝉联榜首,纽约、伦敦紧随其后北京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经过比较分析,上海在市场成长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北京在创新成长方面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年来高速发展。2012年-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增长到18%,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528万亿元提高至2511万亿元。十年间,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十年来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位;债券市场累计融资近3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
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创新实力和话语权也与日俱增,“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持续增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多元。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更加需要协同发展,金融及其他多领域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指数报告指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要在投资、能矿、卫生、粮食等领域加深互助合作等,带动全球金融稳定与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发展普惠金融以促进持续均衡增长,共同支持世界产业创新,挖掘新增长点,促进持续均衡增长,打造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全球经济结构。
责任编辑: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