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自“新基建”2020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每年两会期间各界对有关新基建的话题都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今年也不例外,不少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对这一议题均有涉及。
新基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基建对经济带动作用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新基建既能促消费、惠民生,又能调结构、增后劲,在我国经济加速向正常增长轨道回归的情况下,新基建被委以扩内需、稳投资的重任,有其必然性。总体看,传统基建托底、新基建发力的投资格局愈发清晰。
当前,新基建已成为投资领域最活跃的增长极之一。从近期多地公布的重大项目清单看,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均保持较高热度,很多地方明确提出,将新基建作为全年拼经济的关键抓手。
对于局部出现的新基建投资热,我们须保持清醒头脑。新基建的技术属性、应用要求等,决定了其建设投资必须坚持适度超前,但“适度超前”不能变为“过度超前”,更不能一哄而上搞所谓“运动式增长”,谨防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普遍技术含量高、融合壁垒多、应用要求强,不仅在重复建设上更具隐秘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以专业性较强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例,其对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尚不清晰,应用场景还不够丰富,甚至被认为是一场“摸不到石头的过河”。这意味着,新基建投资不能沿袭传统基建投资的老路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新基建如果不考虑市场需求,就会导致设备空转,不仅产生不了价值,还会带来巨大的浪费。
实践中,“适度超前”之所以会演变为“过度超前”,一方面与决策者对新基建的自身属性认识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决策者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理解不深、领悟不透。尤其是今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加快恢复经济,集中上项目、铺摊子,对许多新基建项目大开绿灯,部分行业、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的苗头。短期看,数据确实上去了,但长远看,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一重要论述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具体到新基建,就是要坚持需求牵引、系统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通过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协同发力,推进新基建健康有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顾阳)
责任编辑: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