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大江南北迎来一年中的忙碌时候——春耕备耕。但新一轮疫情似乎打乱了节奏——静态管理、交通管制、村屯设置卡点……热闹的乡村一下安静下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并不等人。如何在按下“慢行键”的同时不误耕耘、如何将所需物资及时运到田间地头、如何突破线下“阻隔”获得专业支持……这个春天,勤劳智慧的农民,正突破重重阻碍,努力播种希望……
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业机械在田间喷洒农药。(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疫情侵袭下 步履仍未停
在“大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些合作社,工人们把一袋袋种子倒进包衣机器中。一粒粒种子随着搅拌上下翻腾,短短几分钟,便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红色外套”。由于清雪扣棚、准备苗床等工作早已就绪,这几天,水稻育苗已全面开始。
备春耕关键时期,疫情在黑土地蔓延开来。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五常市已划定两个高风险和三个中风险地区。受疫情影响,许多村民不能像往常一样去城里采购肥料,一些村民更是被隔离在家中。
当记者走进五常市远景村,发现疫情并没有难倒大家。在村里的一处仓库内,记者看到里面储存了大量农家肥料。远景村党支部书记卢明春告诉记者:“大家有其他需求,也都往村里报。”
在当地,个别村一些村民被隔离,村委会负责帮忙备春耕,村干部包保到户;整个屯都被隔离的,由乡里组织春耕生产。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一水稻育苗大棚内,农民们正在忙碌。(受访者供图)
在疫情最严重的吉林省,不少村口停靠着一车车化肥,消杀、卸车有条不紊。虽还面临疫情困扰,但大家备耕的步伐没有停下。各部门想尽办法畅通农资运输渠道、难以碰面就把工作转到线上进行、有任何需求积极沟通……
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福建泉州,最近田间地头仍充满机械“轰隆隆”的作业声。记者在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看到,旋耕机、插秧机正来回穿梭,溶田深耕以备插秧。
春到三分暖,农时不等人。尽管疫情侵扰,各地春耕备耕仍未停下脚步。天南地北的农民们防疫生产两不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正在广袤大地逐渐展开。
农资“用得上” 也要“用得好”
25日上午,张新志接到了一个令他高兴的电话:他所需的肥料第二天就能送到家中。张新志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前韩家林村的种粮大户,今年他打算种植超过1000亩的水稻、花生和甜玉米。眼下正是甜玉米的播种时节,急需10吨复合肥料,但这轮疫情让他心里没了底。
他拨通了抚宁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的电话。没想到当时就得到了肯定答复:不但保证供应,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安排专门的配送车辆送货到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疫情可能导致农资难以运到田间地头的情况,多地都采取点对点、不见面等方式进行配送。保障大家“用得上”的同时,“用得好”也至关重要。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装运肥料,准备配送。(受访者供图)
“化肥属于‘全年生产、一季销售’的特殊产品,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且品牌繁多。”抚宁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李惠丰说,“最近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派出专业人员前往相关厂家深入考察比对,严格把关,择优选购。”
“用得好”还包括科学施用。近期,云南省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职工大部分都忙碌在春耕生产一线,他们的工作是指导农户科学用肥、用药,以提升投入产出比。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如今,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科学施用,实现了稳粮稳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负责人朱锦萍说。
网络新“窗口” 线上线下忙
“往年这个时候,早已有大量农技人员、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前来送政策、技术和服务。”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财情说,在疫情背景下,“交流答疑”增加了电话、微信等线上形式。
在泉州市县两级农技专家拉起的种粮大户微信交流群里,最新的种粮政策、机械化溶田、插秧技术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要点等不断刷屏。
与此同时,各大网络平台也为农技传播打开了另一个“窗口”,许多农技主播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专业知识。“春季嫁接你会了吗?”“老杏树如何修剪?”“栽葱三大忌”……打开手机App学习农技知识,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选择。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新民村经济合作社,村民们通过“吉农云”平台,成功购买了农机;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开“农事云”App,农户们便可对自家小麦进行精细化管理……
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业机械在田间施肥。(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疫情给水产品销路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今年我们会尝试在线上平台销售。”在福建省霞浦县池澳村码头,养殖大户陈辉正将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装船,准备运往海上养殖区。
线上参加培训、购置农资、进行田间管理……网络让疫情下的春耕备耕更加便捷、智慧。如今,线上线下都充满着“春耕人”忙碌的身影……(记者黄垚、郭雅茹、王鹤、梁书斌、庞梦霞、薛钦峰、杨静)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