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持续亏损下,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IPO不是一个好信号

3月26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已受理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科创板上市申请,并挂出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这也是去年12月初传出接受科创板上市辅导消息后,寒武纪科创板之路更进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科技由陈天石和其兄陈云霁联合创立于2016年,陈天石和陈云霁两兄弟都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陈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陈云霁则主攻计算机芯片。

寒武纪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取名“寒武纪”,是希望用地质学上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

虽然带有明星光环的科创公司赶考科创板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是在这个股市行情并不那么好的时间点,寒武纪冲刺科创板还是引起了业内的讨论和关注。

“如果寒武纪科创板上市成功,那么很大可能将有几家AI企业跟风上市,在行业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位AI芯片行业从业者苏深如此告诉虎嗅。

据悉,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纪已经经历了6轮融资,IPO前估值高达到222亿元,是国内名副其实的AI芯片独角兽。

招股书显示,在上市标准上,寒武纪选择了第二款——预计上市后总市值不低于15亿元,拟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股份,拟使用募投资金约28亿元。

持续亏损,真的正常吗?

打开寒武纪的招股书,最先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三组亏损的数据:

2017 年度、2018 年度和 2019 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070.04 万元、-4,104.65 万元和-117,898.56 万元。

很明显,报告期内,寒武纪未实现盈利,在这一点上,甚至有人戏称找到了当年看商汤招股书的感觉。

关于亏损的原因,寒武纪也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其一,公司研发支出大,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其二,报告期内员工激励股份支付比较大。而这两者之中,造成亏损的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前者。

数据显示,于 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寒武纪分别确认了研发费用 2,986.19 万元、24,011.18 万元和 54,304.54 万元,相对地,这三年的营收分别为784.33 万元、11,702.52 万元和 44,393.85 万元。

不难看出,寒武纪自2016年成立以来,其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百分比都超过了100%。

巨额的付出也带来了相应的产品输出。

成立以来,寒武纪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芯片、基于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

不过,和每一个AI领域的公司一样,产品的输出并没有带来高额的回报。在这个AI商用落地场景并不明确的阶段,寒武纪也无法摆脱“入不敷出”的囧境。

苏深告诉虎嗅,“普通的芯片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可能投入几百万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产品,并能大批量生产。但是AI芯片不一样,就算投入一个亿也不一定能听到多大的声响,再加上生产的难度,工艺的反复调试,要做到规模生产,真的需要投入很大。”

“寒武纪真的缺钱了,着急了。”一位看过寒武纪招股书的业内人士如此表态。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不同于其他小打小闹的AI公司,寒武纪还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的,但也需要承认的是,寒武纪与顶级AI芯片企业还有部分差距,而这个差距是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弥补的,如果投资人不愿意继续投钱,那么寒武纪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而这个猜测也在招股书中得到了证实。

透过招股书可以看到,寒武纪会将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投入到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推理芯片和边缘端智能芯片及系统的研发。

需要指出的是,寒武纪现在的主要发力点在云端芯片上,但其并不具备云端数据库资源,知情人士透露,“数据库资源都掌握在云计算大厂手里,从这些云厂商购买一个数据库,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且还是只限制机动,如果要更多的话,还得投入更多的钱,简直是个无底洞了。”

毋庸置疑,寒武纪的芯片设计和理解能力是业界公认的顶级,可这丝毫不能避免其他环节的短板。

另一位半导体行业观察者,资深半导体投资人孔杰也谈到“作为一家选择AI芯片赛道的企业,寒武纪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忍受一个低收入、低利润,甚至年年亏损的现状。”

对于这一点,寒武纪自身也有清醒地认识,招股书中写道“未来一段时间,寒武纪将持续亏损、无法盈利。”

毕竟,一个事实是,寒武纪现在的营运资金还多依赖于外部融资。

寒武纪这样的持续亏损真的正常吗?

“真的正常。每个伟大的公司都会经历这样一段难熬的时光,没关系,背后有那么多投资机构支持,挺过这段静默期就好了。”孔杰如此表态。

但是在如此巨亏的情况下,突然选择上市,却是让大家都看不懂的。

花钱谁都会,那赚钱呢?

诚然,在IPO之前,寒武纪已经是资本的宠儿。

招股书详细披露了寒武纪自成立以来进行的多轮融资,其战略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中科院创投、国新等重量级企业和资本方。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得到资本青睐只是第一步,能够靠“钱”赚钱才是真本事。

据招股书介绍,寒武纪目前主营业务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三大业务线。其中,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9.38%、100.00% 和 99.99%。

可以看到,不同于初创企业在垂直赛道发力的发展路径,寒武纪在业务向上是大包大揽的通用路线,正是如此,不少人吐槽,寒武纪即使到现在还是定位不清。

另外,寒武纪人工智能芯片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将处理器IP授权给芯片厂商,例如,与华为的合作;另一条则是自己设计和销售芯片,比如,寒武纪面向互联网公司等用户推出的云端智能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和 2018 年,寒武纪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许可收入;在2019 年,寒武纪才拓展了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与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

谈到寒武纪的营收,不得不提的就是华为。

2016年,刚刚成立不久的寒武纪便向市场上推出了首款智能处理器IP寒武纪1A。

随后,寒武纪1A这个IP就被选中,集成到华为麒麟970处理器上,并搭载在了华为当年的旗舰手机Mate 10上。

站在华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年轻的突围者寒武纪成功打响了一枪。

紧接着,在2017年,寒武纪又推出升级版的IP 寒武纪1H,同样被集成到麒麟980处理器上。

与华为的合作,除了让寒武纪在业内瞬间名声大噪,更为实际的,也为寒武纪带来了第一桶金。数据显示,搭载麒麟970和麒麟980处理器手机的出货量已过亿台。这两年,得益于IP授权,寒武纪入账784.33 万元、11,702.52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69%。

不过,2019年事情发生了改变,华为新推出的麒麟990选择采用自研NPU,而不再继续采用寒武纪的IP。

这一改变给寒武纪带来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也更为直观地反映到了营收上,2019年,公司A(华为)为寒武纪贡献的营收大幅减少为6365万元,仅占当年公司营收的14.34%。

此外在招股书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寒武纪与公司A(华为)签署了4个技术许可合同,合同单价在1900万到2800万不等,目前还有一个合同处于正在履行的状态。

绝处逢生。

失去了华为的寒武纪,暂时放弃了一直依赖的IP授权道路,及时转向了拓展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与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

或许是基于AI云端芯片的进一步成熟,或许是寒武纪的红色背景,在短期内,寒武纪便签下了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的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该合同总价高达4.4亿,直接为寒武纪带来了2亿营收,也为寒武纪在2019年的迷途带来了新的方向。

同期内,寒武纪还与西安沣东仪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达成了智能集群系统的相关合作。

寒武纪的新航向也得到了业内投资人的认同,该人士更是直接指出:“我是看好寒武纪未来的云端服务器市场的,他们可以切下这个市场的一块蛋糕,因为寒武纪的技术水平,包括团队背景,目前投资人的牵头,都能帮助寒武纪有足够的资源去搞定的市场,但现在最关键是这个市场没钱,市场本身现在没有多大,至少在未来三年这个市场是不会爆发的。”

换言之,即使现在寒武纪能够在云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可这个市场能够给寒武纪带来的回报却非常有限,未来三年还将是继续练内功的三年。

单拿今年来看,受疫情影响,电子制造行业上半年能够恢复正常已是万幸,而AI领域的产品从推广到应用到落地,没有个八九个月基本完成不了的事情。所以在各大企业都在求稳的时期,出现AI产品的大量采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另一个事实是,大厂之间的战火已经开始燃烧,不管是国内的华为、阿里还是国外的英特尔、英伟达,都在死死地盯着这块蛋糕,斗争暗潮汹涌,一触即发。

寒武纪自己也承认,与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国际大型集成电路企业相比,公司在整体规模、资金实力、研发储备、销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内企业中,如华为海思及其他芯片设计公司也日渐进入该市场,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状况。

所以巨头较量之后,还能留下多少给寒武纪,的确不可预估。

寒武纪IPO的背面

在大多数人眼里,寒武纪在科创板IPO更进一步,似乎对于行业和寒武纪本身来讲都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北京市政府半导体协会分析员朱晶晶就告诉虎嗅:“寒武纪一直筹划上市,从协会角度来讲,是非常支持寒武纪上市。另外,寒武纪代表的是北京集成电路企业冲刺科创板,如果寒武纪能够上市成功,对于北京区域的集成电路企业将会产生一个很好的鼓励和带动效应,进而提升北京区域相关产业的积极性。”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寒武纪IPO的背面蕴藏着更多的是危机,甚至业界对寒武纪是否能通过最终过会,还持一个悲观的态度。

苏深谈到:“初创企业上市一般会有几个选择—科创板、香港,纳斯达克等,相比之下,科创板对企业的要求是最高的,对芯片行业和AI行业尤其如此。具体体现在在销售额上的要求非常多,这也是导致很多国内AI企业、芯片企业对科创板望而却步的直接原因。”

具体到寒武纪身上,虽然近三年的营收暴涨超了50倍,却也在三年间实打实地亏了16亿。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猜测称,“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科创板可能会相对放宽上市要求,毕竟国内的一些政策还在持续拉高芯片产业,或者即使是维持不动,相对以前也是高点了。所以从寒武纪自身来看,也是个放手一搏,深思熟虑的决定。”

与苏深担心的所不同,孔杰则认为,“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的独角兽企业,上市不该是目的,或者至少不是现在的目的。原因是在整个AI产业中,寒武纪能影响的范围还非常的小,无论是能够部署的颗数还是产品的影响力以及基本的盈利能力,寒武纪远没达到要求。”

在他看来,一个成熟的AI云端技术公司,必然是厚积薄发的一个长线公司。在这种模式下,他的势能很大,动起来很慢,但是一旦动起来,就会以一种强大气势冲向市场,这才是这种类型公司正常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现在寒武纪这样。

与此同时,也有人跟虎嗅表示了隐隐的担忧,“如果寒武纪真的上市成功,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短期套现的风气,这对中国产业界,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不是一个好信号。一个完全没有体现过产业价值的公司,单靠讲故事就能上市,对这个行业没有一点好处。”

从另一方面,虎嗅发现业界对寒武纪上市关注度如此之高,除了其本身的话题性,更多的是,它承载了国内芯片行业的高期待。

“我们真的很希望他能成为中国芯片领域的一面旗帜。对于寒武纪的这个潜质,产业界是有认知的,他有足够的算法,背后有很好的背书,同时他的投资人里有很多相关产业背景的,我们确实非常希望能够看到他成长为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头。”一位芯片老兵语重心长地谈到。

他继续解释道:“相反地,如果现在迅速上市,寒武纪的动作会不可避免的变形,不排除会为了追求短期的财务利益,而忽略掉研发方向,制定更多的短期化的市场计划,管理团队会更多的倾向于财务管理,而不是倾向于技术管理和客户管理,尤其是长期的客户管理。”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寒武纪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陈天石。本次发行前,其直接持有公司33.19%的股份,中科院计算所全资持有的中科算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24%。

除此之外,国投基金、南京招银、阿里创投、科大讯飞皆位列股东席。本次发行前,寒武纪共有32个个人和机构股东直接持股。

按照此前陈天石及其团队留给业内的印象,大多是踏实肯干,重钻研。而寒武纪的股东之中,又以国资背景的机构为多。

如此看来,着急套现的紧迫感似乎不该出现在寒武纪身上。当然,寒武纪做上市决定背后的原因,我们是无从知晓,也无从查证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寒武纪将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那仅仅因为科创板当前需要一个AI芯片优质标的,它必须是寒武纪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深、孔杰均为化名。

关键词: 持续亏损 寒武纪IPO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amd7100和赛扬J4125_amd710

· 2022-12-08 1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