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对赌期满业绩“翻车” 广誉远现疑云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下降24.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65.23%。

上交所的一纸问询,再次扯出广誉远(600771.SH)业绩背后的疑团。

在连续三年的急速狂飙之后,这家中药老字号突然业绩“翻车”。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下降24.8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65.23%。

此次“翻车”背后,是控股子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广誉远”)的业绩大缩水。

事实上,广誉远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均来自山西广誉远这块核心资产。

巧合的是,大股东西安东盛集团的业绩承诺期刚过,山西广誉远随即上演了“大变脸”。

6月2日,上交所向广誉远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山西广誉远承诺期后业绩大幅下滑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采用激进销售或提前确认收入等措施完成业绩承诺,或存在其他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近年来,广誉远因业绩快速增长伴随着应收账款畸高、现金流长期为负等问题,市场对其粉饰业绩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广誉远是中药老字号,本身有一定品牌效应,管理团队擅长营销,过去也有品牌药的成功运作经验;但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郭家学曾经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等前科而被证监会处罚市场禁入,市场对其是否有猫腻难免会有疑虑。”6月5日,上海某私募基金医药分析师林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针对业绩大幅波动、赊销率畸高、销售费用率较高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广誉远,始终无人接听。

截至6月8日,广誉远报收14.0元,相较今年年初跌去近20%,最新市值68.88亿元。

业绩变脸

广誉远的前身是东盛科技(2013年更名为“广誉远”),控股股东为东盛集团,目前持有上市公司14.31%股权,背后实际控制人是曾经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郭家学。

山西广誉远是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设立的广盛药店,距今已有470余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等十数个商号更迭。

尽管拥有龟龄集和定坤丹两大国家级保密品种,广誉远的发展却颇为坎坷,品牌知名度远不及北京同仁堂等老字号。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山西广誉远已经没落成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中药厂。

郭家学与广誉远的交集始于2003年,东盛集团以0元收购当时已经资不抵债的山西广誉远。在随后进行的重组中,晋中市国资委以土地入股,占5%股权,东盛集团则获得山西广誉远95%股权。

这笔在当时看来毫不起眼的并购,却成为日后郭家学盘活旗下资产的关键棋子。

彼时,东盛集团正在医药行业四处出击,启东盖天力、潜江制药、丽珠制药乃至云南白药,这些成规模药企的重组背后,都能看到郭家学的身影。也正因疯狂的资本运作,东盛集团最终资金链断裂,于2006年陷入漫长的债务重组,山西广誉远多次成为其抵债的工具。

2007年,东盛集团因无法偿还上市公司资金,将所持山西广誉远95%股权作价6.49亿元抵债给东盛科技,山西广誉远因而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然而,2012年3月,东盛科技为化解债务危机,又将山西广誉远40%的股权作价4亿元转给大股东东盛集团。2016年1月,东盛集团再次将山西广誉远18%的股权出售给鼎盛金禾与磐鑫投资,套现5.8亿元以解资金燃眉之急。

2016年底,广誉远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东盛集团、鼎盛金禾、磐鑫投资合计持有山西广誉远40%股权,并单方面向其增资8.36亿元。至此,广誉远对山西广誉远的持股比例由55%上升至96.03%,余下3.97%股份仍由晋中市国资委持有。

作为交易对手,东盛集团承诺,山西广誉远2016―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元、2.35亿元、4.33亿元。

前后历经10年,郭家学用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将东盛集团和广誉远再度盘活,山西广誉远也成为上市公司旗下最为核心的资产。

财报数据显示,2016―2018年,山西广誉远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7亿元、11.63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1.69亿元、2.55亿元、4.33亿元。同期,广誉远的营收从9.37亿元上升至16.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22亿元上升至3.74亿元。在山西广誉远的支撑下,广誉远连续三年交出亮丽业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对赌期届满,山西广誉远业绩突然变脸。

2019年,山西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12.13亿元,同比下降24.94%;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滑58.42%;广誉远的整体归母净利润应声下降超六成。

应收账款畸高

目前,广誉远旗下业务划分为传统中药、精品中药和养生酒三大板块。2019年,其传统中药和精品中药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49亿元、1.09亿元,分别较2018年同期下降25.89%、48.80%;养生酒业务则同比增长43%至7515.46万元。

对于两大核心业务双双下滑,广誉远解释称,主要因对部分重点商业客户的销售支持采用票折的方式,加之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及国家医保控费、处方药监管等行业政策影响,导致产品销售未达预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17.1%;归母净利润2757.3万元,继续大幅下滑51.89%。

“对赌期内,大股东往往会为了完成业绩承诺而采用一些激进的销售手段,提前透支业绩。对赌期后才是对资产成色的真正检验。”林青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同为老字号中药,广誉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北京同仁堂、片仔癀等要弱得多,其市场议价能力并不强,更依赖于渠道。”

从近几年的运作来看,广誉远推动实施OTC战略,在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据统计,至2019年末,广誉远覆盖终端突破1.4万家,覆盖连锁终端门店近15万家。

其销售费用也远高于同行。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广誉远的销售费用为5.41亿元,在销售收入下滑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率上升至44.49%;而同期片仔癀、同仁堂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仅为9.14%、19.75%。

事实上,即便过去高增长的那几年,广誉远也并未实现“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入。自2013年以来,广誉远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7个年度为负。2020年一季度,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依然为-9687.66万元。

与之相伴的是应收账款畸高。

随着业绩增长,广誉远的应收账款越垒越高。尤其是2019年,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18年末还增长了1.07亿元,与营业收入下滑态势形成背离。截至2020年3月末,广誉远账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高达15.12亿元,已经超过其营收规模。

“这意味着,公司很可能利用了宽松的销售政策,往下游渠道压货,以达到‘拉升’业绩的目的。”6月6日,华东地区某药企高管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广誉远与部分经销商之间还存在股权关系,很难讲清楚到底有多少产品真正实现了销售。”

关键词: 对赌期满 业绩变脸 广誉远现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amd7100和赛扬J4125_amd710

· 2022-12-08 1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