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滴水湖畔,全球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将于7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板块,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精美绝伦的展品,加上一支善于“讲故事”的策展团队,将用一种全新方式,刷新公众打开宇宙之美的方式。
今天(7月5日),记者提前到上海天文馆“打卡”,为这场等待已久的“人与宇宙的对话”揭开神秘面纱。
设计之妙,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
从空中俯瞰,上海天文馆建筑体以弧线始发,由一系列螺旋带状物围绕着,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体作为建筑内的三个“天体”,相互之间处于动态轨道关系之中,使得建筑通过太阳光影的变幻成为一台可以展示时间的天文仪器。看着这栋建筑“成长”起来的市民,为它送上了“三体”“蝴蝶酥”等昵称。
从建筑外形上看,上海天文馆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展品。天文馆的主入口是一个巨大的悬挑结构,走进主厅,一颗巨大的银色球体“悬浮”其中。不过,“悬浮”只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这颗巨大球体是由钢结构支撑的,在设计师的巧思下,支撑结构被“隐藏”在了视线死角,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这颗巨型银球其实是一座内径23米、外径约30米、可容纳200名观众的球幕影院,可播放10K高清电影。
从外部看,设计的精妙随处可先。当阳光透过金碧辉煌的圆洞天窗倾泻而下,会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弧,不同时间,光弧的形状和大小也不相同。今年6月21日夏至,日光形成的光圈便与地面水磨石铺就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上演了一场天空与建筑的“对话”。
上海天文馆大量采用弧线设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更与轨道周期紧密相连。建筑成为连接人类和宇宙的工具,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体验。比如,走进宇宙展区之前,要先穿过一段时空长廊,巨大屏幕会跟随你的脚步形成时空涟漪,播放相应的天文画面;走进家园展区时,也有一条长廊,两边展示着珍贵的天文物件,如古代星盘,写有“万有引力”公式的原版天文书籍,伽利略、牛顿等人制作的望远镜等。
构思之巧,与地球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惊喜
在家园展区,最重要的展项就是位于展厅中间的“地球演化”。“地球”是一颗直径20米的巨大圆球,在漆黑的展厅里,发出蓝色亮光的它如同最闪亮的明星,吸引所有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一颗行星从熔岩火球到蓝色星球的沧桑巨变。展品用高清投影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地球从冥古代到新生代的六个演化阶段,以及在这期间地质、温度、大气、水圈、生物圈及人类的进化等六方面演化内容。
走出家园展区,“地球”并没有像一般展品一样完成它的展示使命,在之后的参观中,观众会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刻见到它,每一次“相遇”都让人止不住地感动和兴奋。
地月系统
不出意外,宇宙展区的“假如剧场”将成为开馆后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每一场只能容纳50名观众,迎接你的将一场“创造宇宙”的游戏。在经历无数次尝试后,你会发现,只要任何一个参数有所偏差,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都将不复存在。就在心情陷入沮丧时,幕布拉开,你会再一次望见那颗蓝色地球,那一瞬间的悲喜转化着实令人激动。
与“地球”的第三次相遇需要你足够的细心。当你走进征程展区1:1还原的天和核心舱模型,无论是航天员太空健身用的单车,还是“天地通话”时佩戴的耳机,有太多惊喜会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时,你需要往窗外看一眼,“地球”还在那里,而你已身处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中,这种沉浸感是否比走进舱门时更强烈了呢?
在充满巧思的上海天文馆,“地球”或许还有更多“妙用”,留待公众前来细细寻觅。因为这本就是一座需要“深挖”的宝藏博物馆。
展品之美,汇聚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
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珍贵藏品。上海天文馆自筹建之初,便向全球广发“征集帖”,征集古代和近现代与天文学及宇航事业发展有关的文物、器物、档案、陨石标本等藏品。有人为此奔走,有人慷慨捐赠,终于为这座硬件一流的天文馆配上了一流的“软装”。
“我们的陨石展品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每一块背后都有故事。”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林清说。
比如,有一块名叫“第六站”的陨石,因其陨落在苏丹的第六火车站而得名。在天文学上,这是一块了不得的陨石。2008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代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并预测它会和地球相撞,后来它真的掉下来了,“第六站”就其残骸。有这样经历的陨石,地球上目前只此一块,从它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人类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在天文馆建设过程中,由上海科技馆“拾到”的曼桂陨石坑也将如约和观众见面。2018年,云南西双版纳上空掉下一块陨石,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13厘米、深25厘米的陨石坑。陨石常有,陨石坑不常有。上海科技馆工作人员在泥泞山路上徒步一个多小时赶去“捡”回了这枚陨石坑,如果晚去一会儿,这个“土坑坑”很可能就被随后的一场暴雨淹没了。
牛顿所著、写有“万有引力”公式的英文首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来到上海天文馆的经历也颇为坎坷。由于这是一件英国“国宝级”的文物,在上海科技馆拍下展品后,等待了六个月才从英国运往中国。
据林清透露,有一件很小却极其珍贵的“重量级”展品有望在上海天文馆与公众见面。它究竟是什么?要等待正式开馆那天答案揭晓。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