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JDD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称,“我们的商业模式不是靠赚取零售的差价,而是做供应链效率。”
廖建文认为,从农贸市场到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再到各类型电商,无论前端的交易场景如何变化,零售业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如何以更高的效率将商品触达到消费者,“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围绕成本、效率、体验的供应链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第一性原理。”
大会披露了一组数据:目前京东自营商品超500万SKU,今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降至34天,而全球零售业周转效率标杆的Costco的库存周转天数是30天左右。
廖建文在演讲中介绍,京东在互联网上半场做了下半场的事情,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交易效率的问题,而下半场需要解决的是产业效率的问题,就是提升价值链上游从产品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环节的效率,“产业互联网意味着我们要构建一个新的零售基础设施,这个新的基础设施能支撑京东走未来的十年”。
廖建文认为需要从五个维度来建设新的零售基础设施。
首先是“做宽”,也就是要构建“国内+国际”的供应链能力,既需要以全球的供应链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中国的供应链也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第二是“做深” ,要从以前商品的供应链升级为“商品+服务”的供应链;第三是“做厚”,不仅要有2C的供应链,还要具备“2C+2B”双层的供应链能力;第四是“做长”,产业链效率的提升需要将京东已布局的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的后五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的前五个环节;第五是“做虚”,需要将整个物流供应链条的每个阶段都实现场景的数据化、数据的网络化、网络的智能化。
廖建文把这一新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称之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他认为这种供应链是全链路的、社会化的。
廖建文透露,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未来十年的长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全球15亿消费者和近1000万家企业;提升社会效率,带动客户库存周转天数降低30%,推动社会物流成本占比降至10%以内;促进环境友好,2030年京东集团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全面促进环境友好型消费。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教授看来,数智化供应链体系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等核心要素,不仅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而且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互动性,提升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信息对称性及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制造端的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以需定产、有效配置资源,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此次大会上,京东发布了四个企业级产品,分别是泛零售技术服务平台“零售云”、一站式物流数据可视化决策服务平台“京慧”、智能人机交互平台“言犀”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仑灵”,这些产品将在零售、物流、金融、教育、政务等众多场景中落地。
另外,京东探索研究院面向全球招募顶级人才,预计未来3年每个领域将至少有3位以上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加盟,并鼓励青年科学家加入,一起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据科学、工程与管理”、“去中心化计算”、“伦理道德”、“科学与艺术”等六大数智技术领域。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