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和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携手举办一场特殊的“新年游园会”

迎春“花市”上,向日葵、剑兰、康乃馨等花卉一字排开,家长带着孩子兴奋地挑选着喜爱的鲜花;挥春“档口”里,书法老师挥毫写就的“福”字墨迹未干,一旁的孩子也在歪歪扭扭地学写“福”字,脸上笑意盈盈。

1月25日,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和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携手,在该院住院病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新年游园会”。小患儿可以和家长一起“行花街”“写挥春”,感受广东春节的喜庆与欢乐。

病房里的年味

“在广州,新年一定要‘行花街’。花街里的每一种花,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游园活动开始前,来自广东美术馆的志愿老师用馆藏作品《花市灯如昼》,向小患儿介绍广东的新春风俗。

随后,另一位志愿老师用生动的描述,教孩子们写“福”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像是一个人,有头和肩膀,还有四肢;右边有房子、有口、有田地,组合起来这就是‘福’。”

老师的讲解结束后,病房里的微型迎春“花市”就正式“开档”了。在鲜花的映衬下,大人小孩尽欢颜,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在挥春“档口”,一位妈妈抱着2岁多的患儿,拿到了志愿老师为她写的一幅“平安喜乐”。她开心地把这个祝福挂在了孩子的输液架上。

拿着刚刚写好的“福”字,10岁的患者小飞鱼(化名)嘴角上扬:“很开心,希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他的妈妈捧着孩子挑选的鲜花,露出了笑容:“很久没见儿子这么开心了,感谢医院举办的这次活动,很用心。”

在活动现场,除了志愿老师,还有一群穿着红色围裙的“医二代”小志愿者在人群中穿梭。他们都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务人员的孩子。在活动开始前,他们跟着护士一起到病房里给小患儿派送活动“邀请函”。在活动开始后,他们或加入“档口”成为小助手,或陪同患儿一起参与活动。

10岁的李乐涵是一名“医二代”志愿者,她给小患儿送“福”字,在“花市”帮忙派发鲜花,忙得不亦乐乎。她说:“我希望他们快快好起来,早日出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护士长蔡瑞卿介绍,病区里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放化疗后他们的抵抗力较低,加上疫情防控的要求,他们无法出门感受广东的新年。因此,“菁菁校园·中肿病房学校”和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共同策划了这次艺术主题活动,将广东逛花市、迎春送福的民俗活动带进病房,让不能回家过年的孩子们也能感受新年气氛。

“病房学校”助力患儿回归校园

“我最大的遗憾,是孩子年龄太小,没能上一天学就这么离开了。”几年前,一位小患儿家长的一句话,触动了蔡瑞卿的心。儿童肿瘤科病房里的孩子年龄不一,但在住院期间,不少孩子仍然坚持读书,希望出院后能够赶上学习进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介绍,在医院和多方志愿者的联合努力下,2019年起,儿童肿瘤科开设了“菁菁校园中肿病房学校”,共有文化课、美术课、心理课三方面的课程。

其中,文化课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志愿者为中小学阶段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教学。对于低龄的小朋友,志愿者也开设了音乐、朗读等课程。2020年,儿童肿瘤科还与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合作,启动了“病房艺术课堂”项目,让孩子们学习艺术知识。

“儿童肿瘤的患者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是好于成人的。但是很多家长刚开始会有误区,认为孩子得了肿瘤就是绝症,感到绝望,有的甚至出现抑郁情绪。”张翼鷟说,“菁菁校园中肿病房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课程,定期为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庭进行心理诊疗,让家长对肿瘤有科学的认识,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游园活动结束了,病房里的笑声多了起来。孩子们在床头贴上了“福”字,用花瓶养起了花束。明黄色的向日葵,展示着生命的灿烂和希望。病房里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希望在新的一年,病区里的孩子都能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学校、回归社会。这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心愿。”蔡瑞卿说。

关键词: 中山大学 肿瘤 新年 游园会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amd7100和赛扬J4125_amd710

· 2022-12-08 1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