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手机“外衣”选购如雾里看花

聚焦手机周边产品市场系列报道(上)

原标题:手机“外衣”选购如雾里看花

编者按 在信息化社会,手机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一个“器官”,而手机充电器、数据线,甚至是手机壳套和手机贴膜也逐渐成为手机延伸出去的必备品。近期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手机周边产品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但由于进入门槛偏低、缺乏相应标准等因素,造成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维权无法可依。

手机买回家,不仅要配上手机壳、手机套,大多数人还要再去给手机贴一层膜。给手机穿上“外衣”不仅是为了保护手机不受伤害,装饰元素五花八门的手机壳还成为年轻人表露自我的一个途径。但记者调查发现,也有不少消费者会对购入的产品宣称的各种功效表示不满,还有消费者反映产品有着刺鼻的气味。

配套小产品蕴藏大市场

“我给手机置办了一套‘文化衫’,可以随心情换一换。”90后消费者“闹闹妈”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虽然现在手机本身已五彩缤纷,但“终其一生”都还是只有一个外表,而且容易磨损。手机壳却是五花八门的,每天换新都不是问题。

深圳消费者雷先生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他买手机壳套主要是为了避免手机的“内外伤”,所以往往是在购买手机的同时,就购买配套的手机壳套。

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选择安装保护壳,且25%的人单台智能手机拥有不止一个保护壳。预计到2022年,智能手机保护套的需求量将超15亿个。

天猫数码小二(人工客服)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手机壳产品往往有着非常高的用户黏性,有超过千万级的用户每年会购买12次以上,频次高,但客单价往往不高。

不过,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手机壳的价格其实相差悬殊,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均有。

“手机贴膜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消费者张女士表示,“以前满大街都是10元贴膜,现在网上就可以随意挑选。不仅品种越来越多,和手机屏幕外形也越来越贴合了。”张女士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保守估计我国手机膜市场规模将接近200亿元;乐观估计在640亿元左右。

手机壳材料可能藏隐忧

“今天用了一个硅胶手机壳有难闻的刺鼻气味,现在头晕晕的,这是怎么了?应该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好?”在“百姓问医生”平台上,一位17岁的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绿色环保检测评价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高坚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患者所说的刺鼻气味,很可能就是手机壳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散发出来的气味。

2018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发布关于手机壳的比较试验结果。28个品牌的30款手机壳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小部分手机壳检测出了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涉及多环芳烃、塑化剂、铅、苯系物、甲醛、重金属等。其中1款爆款手机壳的含铅量严重超标。

“手机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气体挥发、向使用者皮肤进行迁移等途径危害人体健康。”高坚表示,一些不规范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劣质材料,比如劣质硅胶材料和胶黏剂;同时为了增加手机壳外观吸引力,使用色彩鲜艳的装饰物。而这些劣质材料和颜色鲜艳的装饰物可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

据介绍,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例如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元素类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目前尚无国标和行标

“在购买其他产品时,销售页面上经常会展示一些检测证明,产品包装上也会注明执行标准,但不论是手机壳还是手机贴膜,收到时能有个规整的包装就不错了。”广州消费者邱先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记者多方查阅和咨询后发现,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于2019年3月20日发布并于2019年4月22日开始施行团体标准T/CA105—2019《手机壳套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作为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高坚介绍说,在《规范》发布施行之前,国内针对手机壳套产品并未有相关的执行标准,在产品的工艺制造方面,一定程度上缺失衡量标准。此外,随着消费者对手机配件认知的不断加深,以往只关注配件外观、实用性的现象已有较大改变,配件的环保性和稳定性也成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针对手机壳套存在的一些问题,《规范》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规范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值;防护功能上,从防摔、防水、阻燃性和环境适应性四个方面规范手机壳套类产品的防护功能,同时参考对应国家标准,规范上述四个方面的防护指标值和试验验证方法。不过,记者在电商平台上询问了多家手机壳套销售店铺,大多数客服表示并不了解这个标准,也不清楚产品的执行标准是什么。

此外,2017年,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也曾与阿里巴巴苏宁新兴商品产业标准联盟制定了《阿里巴巴手机保护膜技术规范》,标准从产品标识、外观、硬度、耐磨、抗冲击性、残胶、透光率、抗UV老化、有害物质限量等方面对产品进行考核。

劣质“外衣”可磨损手机

记者调查发现,不论是给手机套上手机壳套,还是给手机屏幕贴上贴膜,人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手机。因此,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防摔防划是产品的重要卖点。

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有些手机壳的销售页面上标注了多种防摔功能,比如AIRS气囊防摔、军事级防摔、气囊防摔等;而手机贴膜则往往标注着防摔、防爆、防偷窥等功能。

北京消费者何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的手机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掉落,所以她在购买手机壳和贴膜时,在兼顾美观的同时最主要的是看产品的防摔性能。“不过,也不知道这些功能是否真管用,能管多大的用。”何女士说。

“目前市场上部分产品不仅起不到保护手机的作用,还可能会由于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而存在容易磨损手机的问题,甚至还可能造成其他方面的破坏。”高坚举例说,手机壳套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主要考虑其材料的阻燃性,即在预防手机电池意外着火后,手机壳套材料不会助燃。然而,一些劣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考虑这一问题,还有一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劣质材料,当产品使用环境变化后,可能会对手机的外观或者机械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产品质量不容忽视

“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如果消费者要对质量问题进行投诉,就只能按照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同商家进行调解。”高坚认为,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不利于这类产品质量的提升。

“没有专门的产品标准,不代表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就可以随心所欲。”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指出,产品的生产首先应遵循《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同时,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进行相应的标识,而不能用个塑料袋随意一裹就寄出。”芦云表示。

此外,芦云指出,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其宣传也应遵循《广告法》要求。不能做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宣传。否则不仅可能涉嫌对消费者进行欺诈,还需要承担退一赔三的民事赔偿责任。

“不过,对于这些价值不高的小物件,大多数消费者即使觉得产品质量有问题,往往也会采取一扔了之的办法进行处理。此外,对于有毒有害的问题,消费者也难以进行鉴定。”芦云认为,因手机壳手机膜等周边产品与消费者可能朝夕相伴,所以对于其质量控制不可松懈。一方面应该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标准,另一方面应通过强化监管来促进标准的落地。

高坚则认为,针对这类产品“线上”销售占主导的方式,各电商平台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和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保证入驻平台的手机壳套产品质量,把当前业界关注的环保及健康问题作为突破口,建立可靠的消费引导。(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桑雪骐)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amd7100和赛扬J4125_amd710

· 2022-12-08 1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