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城商户受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题)
家门口一年做成两亿美元外贸生意(主题)
辽宁日报讯 连日来,在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城经营服装30余年的商户刘强除了照看店面、忙着给省内外客户发货,还要抽出时间打理自己的海外客户圈。
“上周五发了两个集装箱的棉服到德国。从去年到现在,‘海外单’已经发出60多批货了。”12月13日,谈起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结合转型,刘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哪会像现在这样,在家门口就如此轻松便捷地做起出口生意。”
长期以来,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闻名全国的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城内,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众多,所产商品质优价廉,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很有市场。但由于单小、货杂、品种多,且多数不具备开展贸易进出口的相关资质,商户只能老老实实做内贸。
改变源于去年9月,辽宁西柳服装城申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功获批,并成为东北三省唯一试点。海城在试点地区内的商户等市场主体经备案后,可直接参与外贸业务。
何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大连海关所属鞍山海关查检三科科长李垠岑说,该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批次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可大大降低中小微企业产品出口门槛,还可使其享受灵活跨境结算、拼箱组柜出货等便利政策。
“以前,我们基本是到沿海口岸城市寻找外贸公司,依靠他们的外贸订单出口。”刘强说,“如今,我们也可以直接参与外贸生意了。”
去年以来,以加快推进辽宁西柳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为重要抓手,鞍山及海城的相关部门从建设市场采购贸易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出台市场采购贸易扶持政策等方面积极发力,全面打造鞍山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辽宁西柳服装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运行以来,海城的外贸活力进一步迸发。截至目前,鞍山海关共监管完成1700余票通关业务,出口货值达2.1亿美元。同时,吸引了省内乃至东北地区的众多资源及要素向海城集聚,已有6000余家供货商、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服务商在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备案,对外贸易经营企业达40余家。(记者刘家伟报道)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