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老大”变强大 中国钢铁实现新飞跃

原标题:“老大”变强大 中国钢铁实现新飞跃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和重要的中游行业,钢铁业上游承载着有色金属、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衔接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在中国入世20年来的历程中表现亮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飞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钢材。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带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

入世20年来,产量在保持世界“老大”地位的同时,中国钢铁不断“强身健体”,逐步强大起来。

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入世2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1.71亿吨、1.8亿吨和1.93亿吨;到2020年,产量分别达8.88亿吨、10.53亿吨和13.25亿吨,分别增长4.19倍、4.85倍和5.87倍。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20年,全球成品钢材表观消费量为17.72亿吨,中国为9.95亿吨,占全球的比重为56.2%。从进出口量来看,2020年,中国钢铁进口总量和出口总量分别为3790万吨和5140万吨,均居全球第一。

钢铁市场专家、中华商务网原副总经理马忠普指出,加入WTO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增强了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钢铁产量大幅增长。

“这20年也是钢铁企业技术含量、质量性能升级最快的时期,大量优质新型钢材的问世支撑了许多重要制造业企业对特殊钢材的需求,使我国的高铁机车、造船、工程机械、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为进入转型发展期的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钢材保障。”马忠普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指出,2011至2021十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粗钢产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7.9%和5.1%。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钢铁业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自主性相对较强等核心优势,展现出强劲韧性,成功抵御疫情冲击,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整体平稳复苏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专家表示,入世之前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较为落后。一方面,普通钢材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又供不应求,依赖进口。入世后,钢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钢铁企业大规模资产重组也取得重大进展。

入世后,对自由贸易加以限制的政策措施被禁止,许多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增加,我国钢铁企业根据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与此同时,国外巨额资本涌入我国钢铁产业,一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一段时期内拉低了国内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近年来,并购重组风起云涌,产业集中度回升,钢铁业进入了调整升级的关键期,长期以来依靠投资驱动发展为主的规模扩张方式按下了暂停键,以兼并重组为主的优化升级方式成为主流,产业优化重组与提升产能利用率正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性特征。

2004年7月,中国宝钢与日本新日铁合资成立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宝日汽车板)、鞍钢与蒂森克虏伯合资成立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TAGAL)、华菱钢铁与安赛乐米塔尔合资成立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等。中国钢铁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与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硬件快速升级时,软件也得到快速提升。

李新创分析指出,加入WTO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主要得益于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进入,以及国外资源和资本的进入。例如,全球第一套超薄带铸轧生产线、三辊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全球第二套热轧无头轧制生产线等进入中国,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国外高品位矿石大量进入,不仅满足了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国外大量红土镍矿与镍资源的进入,支撑了我国不锈钢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从“制造”走向“质造”

加入WTO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科技进步。

马忠普介绍,对外开放和国际产业链市场的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入世后,随着我国产业链国际化布局的逐步推进,先进工业国家高技术产品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动力。要满足机电产品对不同钢材品种的高性能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升钢铁这一重要基础性材料的产品质量。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国防、汽车、桥梁、造船等许多重要领域的优质钢材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4月,鞍钢在国内率先采用新工艺技术,研制生产Q420qE级别的新一代高性能超低碳贝氏体桥梁钢,并成功应用在世界最长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建造,开创了超低碳贝氏体钢在国内桥梁建造领域应用的先河,第五代桥梁钢就此诞生。2012年,鞍钢桥梁钢进军美洲,中标美国阿拉斯加塔纳纳西河铁路桥,这是鞍钢耐候桥梁钢首次走出国门。

此外,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钢)也在钢铁“质造”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南钢总裁祝瑞荣表示,“十三五”以来,南钢深耕科技创新与专利研发,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和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一批智能制造成果密集绽放。当前,南钢已投产JIT+C2M智能工厂,建成江苏冶金首个“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

“走出去”步伐加快

从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的毗邻之地东南亚,到钢铁产业链条基本完备的欧洲,加入WTO之后,中国钢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设的中国钢企身影日渐增多,也陆续收购了一些海外钢企的股权。

李新创指出,入世后,我国钢铁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通过收购、兼并、合资、新建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对钢铁工程技术的大量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产能合作,为区域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欧美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下游产业“一钢难求”,钢材价格飞速飙升,给欧美地区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我国钢铁工业在支撑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复苏的同时,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李新创表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187.5万吨,同比增长26.7%。

我国钢铁企业还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钢铁行业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努力实现从“老大”变强大的全新飞跃,为全球钢铁治理积极探索“中国方案”。

江飞涛表示,在“走出去”方面,加入WTO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方面,我国企业直接“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比如马鞍山钢铁通过实施全球化战略,整合国际销售业务,使轮轴销售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国外钢铁企业,直接获取国外的钢材工厂和先进的加工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铁矿石杂质较多,品质较低,储量不够,为维护产业链的顺畅,我国在国外矿产如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材料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了投资布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以及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都会带动整个钢铁业结构的升级。

江飞涛同时指出,如何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保障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需要,是当前我国钢铁业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忠普建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在考虑环境容量和大区域钢铁市场布局中,加快钢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做大做强钢铁企业,不断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快以区域市场为中心的大区域钢铁供应链的大物流建设,以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为市场运营服务中心,以资本融合为纽带,推动钢铁供应链各物流要素服务一体化整合,加快形成整体钢铁大物流市场服务优势。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区域环境清洁优美为目标,通过改进工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争取实现“双碳”目标。(中国财经报见习记者 郭尽美)

关键词: 钢铁 上游 产业 世贸 入世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

amd7100和赛扬J4125_amd710

· 2022-12-08 1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