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细胞的膜纳米管或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被认为是远距离细胞间进行传递和运输的重要途径,其结构可以延伸数十微米,并在数小时内保持坚固,但这种精细结构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近日,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Formation of cellular close-ended tunneling nanotubes through mechanical deformation”的文章,阐明了TNTs的形成机制。
连接不同细胞的单个丝状足桥 (SFB) 被称为 TNTs,丝状伪足上细胞粘附分子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维持了连接细胞的双丝状足桥(double filopodial bridge,DFB),双丝状足桥是由两个丝足通过DFB的螺旋变形进行物理接触而产生的。研究团队使用实时荧光显微镜和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TNTs的形成过程,发现TNTs是从DFB发展而来。当一个DFB末端通过细胞间钙粘蛋白-钙粘蛋白相互作用牢固地附着时,DFB向封闭式TNTs转变,这一转变很可能是由扭曲的DFB中积累的机械能破坏两个丝状伪足粘附而引发的。研究团队通过DFB的螺旋变形开发了TNTs形成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测量它们的弹性特性和计算机辅助模拟来验证。这些研究揭示了TNTs形成的机制,以及有关DFB独特的纳米结构信息,该结构在形成连接细胞的TNTs中起着关键作用。TNTs可能在人类疾病和发育的细胞之间的长距离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TNTs形成机制将为深入研究人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3995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 ADVANCES》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