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半年过去,另外两家互联网巨头也跟上了步伐。消息称,网易筹划6月11日在香港上市,京东计划在6月18日赴港上市。
上周,长江商报记者向网易方面求证,得到肯定答复,与此同时,在5月29日中午,网易二次上市聆讯后资料获香港交易所正式披露。另一边,京东则高调对外回应,“6·18”会有大动作。
二十年前,新浪等一众互联网企业拉开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序幕;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正在“回家”的路上。这次,等待他们的又有何不同?
网易京东有望本月实现中美两地上市
20年前的2006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时过境迁, 网易创始人、CEO丁磊发布了公司上市20年来的首封致全体股东信,并在文末提到:“我们正在准备在香港二次上市,将‘网易’这个久经时间考验的品牌带回中国。我相信,立足于这个我们熟悉无比的市场,离我们的用户更近,热爱将迸发出更大力量。”
这也意味着,网易正式开启回家上市的进程,有望成为继阿里巴巴后又一家在中美两地同时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根据媒体报道,网易将于本周二至周五公开招股,最高集资额大30亿美元(约233亿港元),由于同阿里上市一样采用全电子招股形式,故有望在6月11日上市。
“20年来,网易的股价无论是提升倍数,或是年复合增长率,都有良好的表现;同时,网易已连续6年持续按季度为股东分红。这一良好的趋势,既代表网易与投资人分享成长的意愿,也代表网易仍像少年般蓬勃与充满活力。” 信中,丁磊首次明确提出了网易未来发展的四个关键方向,下一步网易将建立一个有自我进化能力的组织、继续贯彻精品战略、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以及推动资源更加普惠。
根据招股书显示,网易主要有三大业务,在线游戏、网易有道、创新业务及其他,网易在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170.6亿元,同比增长18.3%;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6亿元;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综合收益为40.78亿元,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稳定。此次网易香港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包括摩根大通、瑞信、中金,同时引入另外9间投行协助承销,合计12间投行,其中以中资投行为主。
无独有偶,据知情人士向媒体爆料,京东预计6月5日至6月8日左右开始招股,集资额同样高达30亿美元。为保驾护航,京东还新增超过10家银行负责上市事宜,其中美国银行、中信里昂、瑞银为联系保荐人及全球协调人,华兴资本、杰富瑞为联系全球协调人。联席簿记行则为农银国际、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海通国际和野村证券。
对于该消息,京东回应不予置评,但表示在今年618将会有“大动作”。不过,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京东预赴港上市已经是业内的“共识”。京东是1998年6月18日成立,618对公司有着特殊含义,若在当天顺利挂牌,意义非凡。
5年内最多60家中概股到港上市
实际上,市场对中概股回归并不陌生。
2015年是中概股回归的第一波浪潮。当时,中国A股市场上半年估值较高,很多中概股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从美国资本市场私有化退市回归,以寻求更高的估值。基于这样的考虑,2015年有超过30家的中概公司宣布私有化,包括360、分众传媒等,计划从美退市,并宣称期望以不同的形式回归。然而,如今看来,这些“回家”的公司境遇并不是很好,分众传媒股价跌了一半,360跌了近三分之二。
2018年,在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彼时,回归A股再次引发热议,长江商报也曾跟进报道《近8万亿市值有望回归》一文,彼时包括百度、京东、搜狗等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多位掌门人纷纷表态“愿意回归A股”。
在酝酿了近两年后,当年与港交所失之交臂的阿里巴巴于2019年末高调上市,为首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随后便带起一波回国上市风。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在考虑回归A股或者港股进行二次上市。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旸表示,他预计未来3至5年内最多约有50至60家中概股到港上市。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曾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公司的回归,是一种继“人才海归”后的“资本海归”。这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是本质利好,也能使中国投资者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都是回归,但这一次的中概股回归却跟2015年的回归却有许多不同之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的中概股回归是主要是二线互联网企业,而且主要以私有化后拆除VIE结构并准备在A股上市为主,这一次主要是一线互联网企业以第二地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上市。”
无论是阿里,还是网易,抑或是京东,此次回归都属于二次上市,即在一个新的市场再一次公开融资,而2015年的那一次中概股回归,多为在美股退市之后再回归。而从回归企业的企业来看,虽然两次回归的都是互联网和科技行业,但前一波回归潮中,360等企业是细分行业来说是比较好的,但并不是互联网领域的头部公司。而这次打算回归的,无论阿里、网易、京东或是还在计划中的百度,都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中概股回归优势明显
为何互联网巨头坚定的要“回国”?或许更重要的意义是“回家”。
之前,中国A股上市要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然而互联网公司的模式通常是通过大量的融资,先获取规模优势,再进行盈利。互联网公司前期都是缺钱的,上市是融资的最好选择。A股上市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融资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选择在境外上市,而选择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居多。当年,包括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都在其中。
尽管赴美上市,但回国一直是马云和李彦宏等互联网企业家心心念念的事。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公开表态,想回国上市的心愿;阿里巴巴也在赴美上市的第一天,就承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
这些年,赴美的中概股过得并不太好。一方面,以瑞幸咖啡造假为列事件再一次将中概股的信任危机推向高潮;另一方面,市值被低估一直是中概股心中的痛。对于中概股企业而言,回港二次上市更重要的是分散二级市场的风险,增大在不同市场上的影响力,同时也能给公司发展带来新的资金。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不断向新经济抛出橄榄枝,早前港交所大力改革,大幅降低了新经济公司的上市标准,允许三类公司上市, 一类为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二类为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且符合特定要求;第三类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新规生效后,港交所成为众多新经济公司的上市备选地,这一措施也让港交所成为当年全球主要交易所中IPO募资额排名的榜首。
就在日前,中国证监会也发布公告,对红筹企业(中资持股比例超过35%的港股上市企业)回归A股条件作出调整,新要求是:一、市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即可回归;二、市值如果在200亿到2000亿元之间,但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同行业竞争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也可回归A股,彻底向新经济放开怀抱。
相比于前一波回归潮来看,这次中概股回归的优势显而易见。未来,互联网企业回归是否会成为趋势?沈萌认为:“短期之内受第二地上市的刺激会有所波动,但是以阿里巴巴两地上市后的估值看,在香港做第二地上市并不会提升估值或大幅增加交易量,之后会逐渐回归平常。此次主要是指标性的互联网中概股在香港做二地上市,其他非一线中概股可能还是会寻求私有化拆除海外结构并在A股IPO的模式。”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