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速看!多个知名品牌被中消协点名,还提到这些
中新财经4月22日电 4月22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点名星巴克、吉野家、小龙坎、奈雪的茶、胖哥俩、特斯拉等多个知名品牌,揭示重点领域消费侵权现象。
食安风险仍需警惕,多个知名品牌被点名
《报告》显示,2021年食品安全治理成绩显著,形势总体向好,但风险依然存在。
2021年,多个知名品牌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如,星巴克被曝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吉野家被曝用发臭肉末,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后厨脏乱差用扫帚捣制冰机,大润发超市隔夜臭肉绞成肉馅灌香肠,“奈雪的茶”奶茶店使用腐烂水果,“胖哥俩”肉蟹煲死蟹冒充活蟹”等。
同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依然多发,如河南封丘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从食品类投诉来看,食物变质过期、餐饮场所卫生条件差、操作不规范;部分网购食品属三无产品;个别不法商家篡改生产日期;炒作概念虚假宣传;网红产品流量美食过度营销,品质稳定性较差等,成为投诉热点。
车展维权现象屡现,汽车领域仍存维权难点
《报告》指出,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纠纷新发问题多,维权存在难点。
如,行驶中断电、续航里程缩水、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电池充电故障等纠纷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和责任认定难等问题。
2021年4月,上海车展一名车主在特斯拉展位车顶维权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2021年11月的广州车展,也出现了车主现场维权的情况。
“车展维权现象屡现,反映出消费者在汽车领域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仍然存在维权痛点、难点和堵点。”中消协表示。
App过度收集信息,引发消费者反感
《报告》提到,App过度收集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仍然较多。
如,App广告后台大量调取用户周边信息形成“用户画像”,而消费者往往并未知情同意。信息采集方式和后果告知不充分,易加重隐私泄露,频繁而不分场景的个性化推送,易引发部分消费者内心不适和不安全感。
同时,互联网平台以收集个人信息甚至隐私的方式,提供“免费”或“个性化”服务,消费者让渡自身部分数据权利后,并不一定能获得便利快捷、公平安全的“对价”体验。
另外,与网络交易同步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过程中,也存在个人信息或隐私泄露风险。
直播带货门槛低,问题多
《报告》显示,直播带货的强互动性和参与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但“带货”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是直播中主播夸大产品功效、虚构价格和产品数量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网红爆款”来源不明,甚至本身就是“三无”产品。
二是直播带货主体多元、责任不清,成为售后责任履行的最大障碍。部分直播间运营方通过设立多个账号,混淆主体身份,逃避法律责任和行政监管。出现纠纷后,商家、主播、平台、运营方等相互推诿,抬高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成为直播带货的最大痛点。
三是直播带货进入门槛低,主播行为与营销手段挑战公序良俗甚至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主播语言低俗,甚至歧视辱骂消费者;营销手段背离诚信原则,编造虚假剧情卖惨营销,利用公众同情心透支社会善意。
盲盒消费无序扩张,问题层出不穷
从2019年“双 11”盲盒成为全网焦点开始,盲盒消费向多个领域无序扩张的态势显现,盲盒售假、违法出售、盲盒成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报告》显示,目前盲盒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利用盲盒销售临期商品或假冒伪劣产品;利用盲盒诱导消费,如餐饮企业与盲盒销售商联合推出“联名款盲盒套餐”,诱导消费者超额消费,造成食物浪费;盲盒概率不透明,存在私拆后再售卖等行为;利用盲盒销售患病活体动物;以“盲盒的特殊性”为借口拒不承担售后责任;设置普通款和隐藏款,诱导未成年人反复购买,导致盲盒上瘾等。
“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盲盒营销在规范管理方面缺乏明确规则,存在较多争议,需要尽快制定相关规则。”中消协称。(记者 谢艺观)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