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部署扩大、优化“保险+期货”服务三农工作。
何为“保险+期货”?这是由中国证监系统首创的一种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最早由期货公司在服务“三农”实践中摸索出雏形,经上海、郑州、大连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提炼固化为业务模式。农户购买农产品保险,一旦遭遇市场价格波动触发价格保险赔付条款,将由保险公司赔付亏损,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实现“再保险”,形成风险多方共担的格局。
甘肃是我国苹果优势主产区,也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过去,苹果价格波动频繁,果贱伤农。通过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小苹果”与“大金融”市场实现了链接。
2019年,甘肃静宁县投入保费2300万元,其中郑商所补贴资金1000万元,为全县24个乡镇8713户贫困户投保苹果4.6万吨。2020年3月,试点赔付1676.34万元、赔付率72.88%,其中参保贫困户获赔1460.6万元,每户1676.34元。
静宁县苹果果农胡菊蓝正是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众多受益人之一。她算了一笔账:2019年苹果在地头售价每斤2元多,存入冷库错季售价在3元以上,每斤相差1元左右。错季销售能提高收入,但风险大,一方面要承担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每存储一箱苹果要增加18元成本。若未来售价不达预期,损失将十分惨重。2019年,胡菊蓝参加了苹果“保险+期货”,因价格有了托底保障,她大胆展开错季销售。结果,每斤苹果多卖1元多,扣除存储成本,算下来相当于每斤苹果净利润增长了20%以上。
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增加果农收入,“保险+期货”还起到了4个效果:一是启发了新思路,以前果农只对自然灾害投保,现在对价格投保,由此构建了一条从开花到销售的全流程保障;二是增强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参与试点的部分苹果企业,因为有了价格托底保障,敢收敢存,经营更加稳健;三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存果需求增加,带动了苹果仓储业和纸箱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四是静宁苹果知名度更高了。
伴随苹果、红枣等特色农产品期货的推出,“保险+期货”模式逐步完善并显示出良好扶贫成效。2016年以来,已在全国26个省份开展了584个项目,涉及天然橡胶、苹果、大豆、玉米、鸡蛋、豆粕等9个品种,累计保障现货规模约1200万吨,承保土地面积约3000万亩,惠及贫困户近70万户,成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防灾减损的重要保障,有力助推了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保险+期货”成熟落地并非一时一日之功,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完善,争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有效防范农业风险的运作模式。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