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数据”)更新招股书。此次更新,将公司历次增资、股权转让以及商誉减值风险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补充说明。
作为专业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商,中联数据处于产业链中游,基础资源易受制于基础运营商。因此,向自建模式拓展已成中联数据转型方向。
若能顺利上市募集资金,中联数据在自建数据中心方面将增添助力,但上下游客户集中度过高、低于平均水平的毛利率以及转向重资产模式面临的风险等问题仍待解决。
一致行动人分道扬镳
2014年,周康、董岩、李凯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中联数据,并在同年签署了《共同投资协议》。2018年6月,三人进一步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加强了“捆绑”关系。2019年7月9日,中联数据递交招股书拟于科创板上市。仅三个月后,李凯辞去发行人董事、副总经理职务,并退出一致行动人关系。同时,将其直接持有的全部12.75%股权转让给周康、董岩、上海鼎莫和红杉悦盛。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因李凯的退出,中联数据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确认一致行动关系才满一年,且正值IPO按部就班推进之际,创始人缘何在此节点退出?此次更新招股书披露了李凯辞职并转让股份的相关细节,中联数据给出的解释是“系经营过程中与其余实控人产生分歧”,分歧主要存在于寻求开拓重资产模式的方式以及业务拓展地域方面。
一方面,李凯主张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IDC资源的整合开发,以此进入自建数据中心的重资产投资;而周康、董岩则认为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寻求开拓重资产模式。另一方面,双方在业务拓展地域方面也意见相左,李凯认为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较为紧张,应注重对二、三线城市资源进行开发再拓展至全国区域;而周康、董岩认为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周边地区拓展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李凯将其直接持有的761.7万股股份转让,转让价格为7.18元/股。而中联数据拟创业板募集资金12亿元,若以募资金额除以拟发行股本2000万股计算,预计此次发行价格约为60元/股。
若能顺利上市,李凯凭借其所持股份应该获利更多,但却选择在上市当口低价转让。就此次股权转让定价的合理性,招股书中称,李凯退出后自行创业对资金需求迫切且受让的股份上市后需锁定36个月,故受让方要求一定的折让。
募资12亿转型重资产
从主营业务的角度,中联数据以提供IDC服务为主,兼有IP地址服务和通信服务。截至一季度末,IDC服务占营业收入的94.5%,毛利率贡献率为80%。
2019年我国IDC行业收入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近年来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科智咨询预计,到2022年我国IDC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IDC服务行业呈“三分天下”格局,玩家主要有基础电信运营商、专业IDC服务商和云服务商。而中联数据作为专业IDC服务商之一,主要采取租赁模式开展IDC服务,即租赁上游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为下游互联网客户提供IDC服务。
由于IDC业务本身具有“重资产”特点,这也使得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已然成为大趋势。根据思科数据统计,到2021年,全球39%的数据中心将位于亚太地区,中国市场将承载最主要的增量。
自2019年起,中联数据也逐渐通过投资+租赁、合作共建等方式提高数据中心的独立性。不过,中联数据目前运营的6座互联网数据中心权属并非自有,而归属于产权方。此次拟建设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项目或是中联数据向自建模式转变的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中联数据拟登陆创业板募集12亿元,而自建数据中心项目预计投入约49亿元。然而,截至一季度末,中联数据持有货币资金余额3789万,尚无法覆盖短期借款7513万元,也与募投项目所需金额差距较大。
此外,2017年—2019年,中联数据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25%和35%,波动较大。与中联数据业务模式相近的首都在线(300846.SZ)资产负债率三年平均约为16.37%。而以自建模式为主的数据港(603881.SH)和万国数据(GDS.O)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和68%。在加大对自建数据中心的投入后,中联数据负债水平或将进一步提高,伴随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
《投资者网》就自建数据中心的优势及风险等问题向中联数据求证,对方称已转告相关人员,但并未给出回复。
客户集中度过高藏隐忧
2017—2019年,中联数据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2%、91%和84%。今年一季度末,该比例较去年年末略微升至86%。前五大客户中,对京东的依赖最为严重。2017年—2020年一季度,中联数据对京东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73%、55%和45%。
尽管对第一大客户京东的依赖逐渐降低,但整体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趋势不减。就客户集中的问题,中联数据表示:服务于头部互联网企业的IDC企业容易呈现客户集中的现象,公司也在积极拓展新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李凯在中联数据任职期间分管的部门为客户部和资源发展部,主要负责部分新增业务客户拓展及维护、与地方政府开发资源合作等。但中联数据表示,李凯离职后已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妥善接管相关工作。
《投资者网》针对未来客户资源开拓渠道等问题向中联数据求证,并未获得回复。
此外,对于处于行业中游的专业IDC服务商而言,除了面临下游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其基础资源还易受上游运营商的限制。
2019年,中联数据IDC服务的营业收入7.6亿,约为2017年3.37亿元营业收入的2.24倍。相比之下营业成本增长更快,2019年中联数据营业成本6.46亿元,约为2017年的2.31倍。根据招股书披露,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供应商采购或租用带宽、机柜等电信资源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不排除未来基础运营商提价导致采购可能会遇到瓶颈或成本上涨压力。
近年来,中联数据的毛利率并不稳定,2017年—2020年一季末,中联数据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6%、19.9%、20%和22%。其中,IDC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6.8%、16.6%、15.1%和18.6%。
与同行业相比,中联数据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自2017年来,行业平均综合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7%。在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中联数据转战创业板并募资投向重资产前景如何,仍未有定数。
关键词: 中联数据
责任编辑:Rex_08